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>病理科普
上皮内瘤变、异型增生、与早期胃癌——定义、分级和诊断分类
时间:2021-10-22
作者:宏力医院

      胃癌是世界上,特别东亚地区最常见的癌症之一。在世界上最常致死的癌症中,胃癌居第2位。

      我国是胃癌高发区,发病率约占全球的42%。在我国,胃癌发生率在癌症发生率中位居第2位,我国因胃癌死亡人数占因恶性肿瘤死亡总人数的14.33%,居第3位,仅次于肺癌和肝癌。

      目前为止,胃癌最好的防控手段仍然是早期诊断,早期治疗。近年来, 随着内镜黏膜下剥离术(ESD)和内镜黏膜切除术(EMR)的进步,胃癌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。

      日本及欧洲的统计显示,早期胃癌患者病灶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超过80%。

      另一方面,大多数早期胃癌患者如不进行治疗,会在数月或数年内发展为进展期胃癌。

      我国早期胃癌的检出率处在较低水平,多家医院的统计结果显示,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小于10%,而日本早期胃癌检出率则高达40% ~60%。

      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的原因有很多,如健康检查中胃镜检查未普及、内镜医师经验不足等,但我国胃黏膜活检的病理诊断中存在许多偏差和问题,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。

      胃上皮内瘤变(gastric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)或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(dysplasia)是胃癌的癌前病变。

在实际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中,可使用下述3种分类:

      非上皮内瘤变、无法确定是否为上皮内瘤变、明确的上皮内瘤变。

      1、非上皮内瘤变:

      包括炎性改变、肠上皮化生、再生上皮、增生性息肉、胃底腺息肉、胃黏膜糜烂、溃疡等。
      2、无法确定是否为上皮内瘤变:

      这一分类用于不能区分病变是肿瘤性或非肿瘤性的标本,尤其是存在炎性改变背景的小活检标本。它是一个实用的解决方案,并非一个最终诊断,这类病变可以通过深切标本或重新进行胃镜活检做出最后诊断。
      3、明确的上皮内瘤变:

      包括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。低级别上皮内瘤变,形态学上表现为轻度的结构紊乱,轻至中度细胞不典型性,细胞核变长、保持原有极性、位于基底部,有丝分裂为轻至中度。如病变呈息肉状,又叫低级别腺瘤。

     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,形态学上表现为肿瘤细胞常为立方状,而不是柱状,核质比增高,有明显的嗜双色性核仁,多而显著的结构紊乱及大量有丝分裂。重要的是细胞核上升至管腔侧且极性消失。如为息肉样病变,也叫作高级别腺瘤。